[科技日报]无锡职院:以科研机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

发布者:魏艳发布时间:2015-12-10浏览次数:447

《科技日报》201512108

本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刘登明

 

    钱王欢博士主持的《碳纤维增强金属的柔性受压电铸制造技术研究》和高雅博士主持的《可扩展交换网络的负载均衡技术研究》,同获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曹小兵博士作为第二完成人参与完成的一项科研成果,荣膺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三等奖……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今年的科研成果获奖和科研项目立项不仅层次明显提高,而且数量明显增多。

    教职工科研热情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学校的科研机制改革有很大关系。学校的教学教改成果丰硕,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但科技创新相对薄弱。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朱爱胜对科技日报记者说:“为强化科研工作、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去年以来,学校加大科研机制改革力度,先后出台了《科研与教研工作量计分办法(试行)》、《高水平科研与教研成果奖励办法(试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实施办法(暂行)》、《纵向科研管理及经费管理暂行条例》、《横向科技服务管理及经费管理暂行条例》和《专利与软件著作权管理暂行办法》。”

    记者了解到,在这些新制度中,无锡职院有意将教科研成果的考核分值和奖励额度向科研项目倾斜,如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二等奖的分值,要比获得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的分值高出1/4;而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的奖励金额,就可与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相同。“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激励教职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拉长科研短腿,使学校教科研同频共振、齐头并进。”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龚方红说。

    同时,无锡职院引导教职工跨学科(专业)组建科技创新团队,让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优秀人才双向选择、自由组合。对经审定符合条件的团队,其建设方案(为期三年)通过专家评议、答辩,院长办公会议批准、公示后,由院长与团队带头人签订聘任合同和计划任务书,每年给予620万元经费用于改善研究条件、探索性研究、学术交流和论文发表等,旨在集合优秀人才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向高水平科研目标进军。

    此外,无锡职院不断邀请专家来校举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的撰写、科技项目管理与申报、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申报、人文社科项目申报等讲座,帮助教职工提高科研水平,推动高水平论文、专利、课题等科研成果的有效产出。并通过校园网、QQ群及时转发国家、省、市及有关部门申报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的通知,让有申报意向的个人或团队早了解、早准备。还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和工商企业加强课题合作,鼓励教职工参与科研项目、开展“四技”服务。

    不仅如此,无锡职院近年来还依托政行企校四方共建实践教育、技术研发、生产服务三位一体的智能制造工程中心,获批了江苏省中小企业工业机器人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3个省级研发中心和无锡市工业AGV技术应用及推广公共服务平台等2个市级公共服务平台,并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一批研发中心,为教职工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科技产业处处长崔平介绍,这一系列新机制、新举措既调动了教职工的科研积极性,也提高了教职工的科研能力和水平。2015年,教职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中国制造 2025》的实施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组建的智能制造技术等6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先后申获了物联网信息融合关键技术、新型材料成型加工技术2个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填补了学校空白;申报的238项课题,有65项获市级以上立项,其中立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江苏省社科基金1项、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立项课题3项,在全省全国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更为可喜的是,申报的235项国家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有109项获得授权,并有2项科研成果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江苏省轻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近150篇高水平论文在中文核心以上期刊发表,创了该校历史新高。

    在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该校教职工也有新的作为。利用掌握的企业生产数字化管控系统应用、创新设计与数字化制造等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全校今年共与企业签订了50多项校企合作科技服务项目,目前“四技服务”到账资金已超过1000万元。

    其中物联网技术学院钱冬杰等教师承担的无锡华天事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基于物联网的远程SMT平台研发与建造,完成后提高了SMT平台的远程智能化监控;机械技术学院海归博士俞张勇等教师为无锡四方友信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制桶生产流水线部分工段自动化改造,大大改善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和作业环境。

    该校教师还与科研院所协同创新,主持了电梯补偿链包覆层塑料异型材挤出模具优化设计等2项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去年牵头起草的《JB/T 12090-2014 机械压力机用凸轮控制器》等2项行业标准已由工信部颁布实施,今年又牵头申报了《生产现场可视化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并参与了《数字化车间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

    “教师把科技创新中获得的新知识反哺教学,更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冯渊介绍说。

    企业数字化管控技术中心与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生产线智能物流系统和数字化管控解决方案,应用于江苏恒立高压油缸股份有限公司后,既为江苏恒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为施耐德公司推广了品牌。

    更为重要的是,参与项目的教师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不仅把这一鲜活案例编入了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等教材,还把江苏恒立的产线提炼成数字化管控的教学实训设备,供专业教学使用,使学生在课堂和实践教学中掌握了最新知识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