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学院志愿者以设计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发布者:魏艳发布时间:2020-07-31浏览次数:1114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为了追寻红色足迹,传承发展家乡的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艺术与设计学院的80余名志愿者历经一个月时间,开展了“访家乡红色足迹,探家乡非遗文明”“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来自江苏、山东、安徽三省的80余名志愿者赴家乡所在地的红色基地和非遗空间开展寻访调研,并利用专业所学,以设计的力量传承家乡红色基因。

寻访家乡红色足迹

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泰州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盐城新四军战役纪念馆、无锡秦邦宪故居和第一支部、常州张太雷纪念馆、南京雨花台、凤阳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和沈浩先进事迹陈列馆、枣庄铁道游击队纪念馆、青岛党史纪念馆,志愿者们的足迹遍布苏鲁皖各地。在周恩来纪念馆,面对周总理和革命先辈们勇于担当、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志愿者们肃然起敬,在“觉悟”大字前许下‘不忘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珍惜美好生活’的庄重誓言;在大包干纪念馆,同学们见证了当年按有18个村民红手印的“包产到户”生死契约,深深折服于自强不息的小岗人创造出的小岗村精神;通过寻访沈浩故居,同学们感知到了这位基层干部服务农村、心系百姓、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和艰苦创业、勤政廉政的奋斗精神;在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同学们敬仰于铁道游击队英勇不屈、浴血抗战的传奇历史及枣庄人民发扬铁道游击队精神、奋力谱写改革发展新篇章的担当作为……每一处的寻访,都是一次强烈的心灵激荡和精神洗礼,志愿者们仿佛被带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红色年代,每一张照片、每一件文物,都警示着大家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传承家乡文化基因

潍坊小分队来到十笏园非遗空间,探秘家乡非遗国粹。从潍坊风筝到杨家埠木版年画再到高密泥塑,从诸城黑陶到老猫花灯再到仿古青铜器……看着这一个个民间文化的展现,同学们无不感慨过去的兴荣历史和先辈们的智慧审美;通过欣赏展览品、VR体验、采访非遗传承者以及观摩手工艺人制作过程中,深入了解到了家乡非遗的文化基底和内涵;通过与工作人员交流学习潍坊风筝的制作工艺和流程,在切身感受潍坊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汲取知识,传承发展家乡传统文化。

弘扬家乡文化的不朽荣光

本次寻访之旅,既是红色筑梦之旅,也是一次设计盛宴的熏陶。志愿者们以艺术的审美和设计的视角,对创造了建筑史上多项“枣庄第一”的“碑馆合一”的铁道游击队纪念馆进行解读;对曾在“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上荣获“艺术创作成就奖”的雨花台这组巧夺天工的纪念建筑群进行赏析。寻访结束后,志愿者们充分利用专业所长,通过摄影、微视频、手绘、海报设计的载体形式,创作了众多以红色记忆为题材的艺术作品,用生动的时代语言讲好家乡红色故事,用光荣的使命任务争做家乡红色传人!

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尽己所能传承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来自室内71932的牛越墀队长不禁感慨:“身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淮安人,对家乡革命历史的了解是匮乏的。本次寻访之旅,让我有机会深入回顾家乡这片热土上曾经的血雨腥风和苦难岁月,珍惜感恩当下富足生活的来之不易!家乡的红色记忆不能被淡忘,家乡的红色基因更应由我们00后接续传承!”

(艺术与设计学院  撰稿:林佳燕;审核:罗嘉军)

志愿者活动现场

志愿者活动现场

志愿者活动现场

志愿者设计的主题海报

志愿者设计的海报作品


志愿者手绘作品